祛腐生肌、愈合伤口,使皮肤滋润光泽。
藏医药学认为,药物服用后,与胃火相遇,这时培根和赤巴被龙消化,甘味、咸味被消化后变为甘味;酸味处于中间阶段,消化后仍为酸味;苦、辛、涩味消化后变为苦味。消化后的每一种药味能医治两种疾病,即藏医的“三化味”理论。
藏药在临床应用复方较多,单味药则很少。藏医药学认为,用药时必须根据病的属性决定其药的味、性、效来组方。味是主导,性、效是对治关系即因果关系。病有其性,药亦有其性,同性治之,必遭其祸,对性治之,必得其愈。在藏医药学理论中,异性对治是首要原则。同理,温与凉,润与糙,稳与动,轻与重等均为互为对治。因此,配方制剂时,要把药味起作用的药物加在一起,全面考虑,把功效起作用的药味加在一起,消化后变化作用的药物加在一起。
优势病种
藏医优势病种有:病毒性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高血压病、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脑出血、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娥乃赤觉(类似于盆腔炎)、查凑病(类似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隆凑病(类似于更年期综合症)等慢性疾病及疑难杂症。
特色技术
藏医放血疗法
1.放血疗法:主要针对“血、赤巴”型病、肿胀、各类疮、通风等疾病,其中牛角放血法临床使用较广,适宜于各类关节疼痛、肿胀。
2.火灸法:主要针对“龙、培根”型寒病,消化不良、脓肿、疼痛、精神病寒型病的治疗。
3.寒热敷法:主要针对“龙、培根”型寒病,消化不良、急性病及皮肤出痘有效,其中霍尔梅法使用较广。
4.药浴法:主要用于“龙、培根”型疾病发作期、四肢僵硬及萎缩、肌肉僵直、黄水、各类皮肤病等。药浴法分为浸浴法、酒浴法、骨汤浴法、袋浴法及蒸汽法,其中袋浴法使用较广。
5.涂抹法:用药水、药物油、脂肪或药膏涂抹身体并适度按摩,适用于体弱、面色苍白、血色素低、少精等。
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根植于雪域高原的藏医藏药也步入大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