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苗族第一位大巫师一神农之孙灵恕
苗族医药从神农尝百草,蚩尤传神药传承下来,其中一个重要传承环节就是由巫文化孕育传衍出来的特殊医药学。在苗族的巫师中,炎帝神农氏之孙灵恝就是一位大巫师。有关灵恕的记述见《山海经大荒西经》曰:“炎帝之孙名灵恝,灵恕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灵”既巫,“上下于天”是能通神灵之意,炎帝的这位孙子是位大巫师。传说灵恝初居天山汤谷,又称汤人。天山因在颠之端,因而民皆呼其为“天国巫人”或称“天国互人”,即“灵巫卜人”,故灵恝为汤人之祖。灵恕是炎帝时代的“灵巫”,是大知识分子或称知识贵族,因而专职教化,官为司徒。灵恝发明竹书,竹简因而在竹片上刻字曰“恝”,以“竹书纪年”为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关于巫的来源,何光岳先生在《炎黄源流史巫人的来源与迁徙》中认为:“巫人乃炎帝之孙灵恝之后……其后裔广泛分布于川东巫山、巫溪及湖南巫水一带。灵恝即灵契,向天祈祷降雨以求丰收,用占卜求神将卜辞刻于甲骨或木片、竹片及岩石上,叫契。可见甲骨文并非殷人所发明,当为神农氏炎帝之孙灵恕的发明,故其名为灵恝。”灵恝与巫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巫人是灵恝后人值得探讨,但作为“天国巫人”,精通巫教的占卜之术是无疑问的。《襄阳耆旧传》曰:“炎帝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女”。
二、大巫师“苗父”,苗族的另外一位大巫师
西汉刘向在《世说新语说苑辨物》中指出“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国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苗父”何人也?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刘向《说苑》说上古有人名苗父……这个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师(巫医),巫师治病主要是祈祷禁咒术,但也逐渐用些酒草等药物。”近人刘镜如先生在《中医史话》中曰:“苗父是远古时代的居民,苗黎族的巫师”。有学者将此段话理解为,苗父是苗族和黎族的巫师,有待商榷。这里所指苗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