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宝音朝古拉是一名年轻的蒙医医生,与白凤鸣同在一所医院。然而与学徒出身的前辈不同的是,他是一位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本科毕业生。
宝音朝古拉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他学习的课程中60%左右是蒙医药知识,还有40%左右是西医药知识。民族医药与西医药、中医药结合治病已成为现在民族医药发展的一个趋势。
近年来,民族医药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据内蒙古卫生厅蒙中医药管理局副处长伊乐泰介绍,近年来,蒙医药的学历教育不断规范,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在原有的本科教育之外,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近年来又开展了蒙医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教育。
据了解,内蒙古医学院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专业招生人数已从2004年的190人增加到今年的将近600人,而且毕业生仍有供不应求的趋势。
在中国各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政府大多对民族医药从经费等各个方面给予特殊的扶持。阜蒙县等蒙古族自治地区就相继出台了地方法规,从立法层面对蒙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保护。
在国家的支持下,不少民族医药已开始走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北京国际藏医院暨北京民族医院就是一所设在北京的、以藏医为主、多民族医与中西医相结合的国家级民族医院,有藏、蒙、土家等特色专科。
北京国际藏医院科教处处长冯岭表示,少数民族医药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少数民族医药的保护和发展实际上也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我们蒙古族传统文化中,蒙医是令人尊敬的职业,我一定要做一名医术高超的蒙医。”宝音朝古拉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