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部中医药法即将出台 遵循“规范与扶持并重”
【中国民族医药网报道】
“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则之一。11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中医药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政府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医药法治建设不断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下称《中医药法》)即将出台。
管理约束为主还是保护促进为主?在两种不同的主张之间,《中医药法(草案)》几经讨论、修改。
2014年由原卫生部起草、2016年9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的《中医药法(草案)》是中国首部专门针对中医药制定的法律。在此之前,在中医药领域唯一的法规是从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下称《条例》)。
从《中医药法(草案)》二审稿来看,从条例到法律,针对中医药的立法不仅是提升规范的位阶和效力,更突出的是对中医药发展做全方位的促进和引导。
中医药发展再提速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中医药的产值已增长30倍,占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三分之一。
此外,中国目前一共有42所独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在校生70余万,“我们的实验条件得到了相当的改善”,张伯礼说。
另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中医药在过去的20年中已有相当的发展,而相比过去,2016年政策和法规层面的引导,将使中医药发展再提速。
2016年2月26日,作为未来15年中医药发展方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发布。
《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