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医药网讯】本年度医药行业最高级别的法规极有可能在本月中旬对外公布。
刚刚在昆明结束的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七届六次会长(扩大)会议暨第三十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多位接近政策制定方的权威专家均确认,坊间高度关注的“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已经通过了中央医改领导小组的审议,开始进入最终审核程序——如无意外,预计在本月中旬公布。
可以确定的是,诸多重大变革将在数天后开始影响从药品研发到生产、流通批发和终端使用这一完整供应链,以及链条上的每一个个体。
大变革来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意见稿》对行业的影响将最先从供应链上游的研发生产环节开始发生作用。
根据已经透露出来的信息,监管层达成的共识认为:生产环节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药品质量,而药品质量无疑是药品监管的重中之重。
但现实的问题是,目前国内药品品种太多且质量参差不齐。
粗略统计显示,目前国内药品品种大概在20万上下,涉及生产厂家18000多家,有些品种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同时在生产,更有甚者,有一个品种的药竟然有1030家企业同时拥有批号,这无疑造成了下一步市场层面的恶性竞争。
来自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15年底,我国有药品生产企业5065家,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国,但97%的产品为仿制药且同质化严重,低水平重复问题突出。
而大量低水平重复的品种势必加重本已压力重重的药品审批工作——提高门槛,鼓励创新将在今后成为越来越不可逆转的风向。
近日,国家食药总局(下称CFDA)法制司司长徐景和在第28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透露,将通过对创新品种的优先审评、数据保护、专利链接、专利延长和新药监测制度,以及后期上市的市场独占、数据认可等措施,从制度上推动产品创新和药品质量升级。
这就意味着,药企首先要面临门槛提高和一致性评价等问题,后续包括招标采购和医保支付等各方面,都需要面对来自创新品种和高品质仿制药、优质优价品种短兵相接的竞争和“厮杀”,缺乏竞争力的普药品种、包括专利失效的跨国药企产品无疑将面临艰难的市场。